企业观察报:把国企精神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4-12-08 来源: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企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国有企业的性质、地位、作用在顶层设计中已非常明晰,这决定了国企改革和发展只能朝着一个方向——把国企做大做强。

  一般理解,国企之强体现在规模、效率、竞争力上。其实国企之强不仅仅体现在物质层面,也体现在精神层面——国企所蕴藏和辐射的精神力量,是整个社会建设的重要正能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来自国企,尤其是央企的精神力量不断汇聚,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鼓舞着各条战线的人们奋发前行;王进喜、吴大观等先进人物,成为不同时期人们学习的精神标杆。

  在新时期,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工作有大小,职位有高低,但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立志报国、敬业奉献等精神特质催人奋进。沈飞集团原董事长罗阳带领大家攻关,拿下了航母舰载机这一如山重任;中远集团比雷埃夫斯港口总经理傅承求,尽管已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依然奋战在希腊。5年多时间里,让这个地中海的重要港口重现勃勃生机,被《华尔街日报》称为“中国罕有的公关胜利”;中建五局土木公司原党委副书记陈超英,始终百折不挠坚守岗位,忍辱负重开展工作,创造出矢志不渝、公而忘私、以苦为乐的“超英精神”……

  精神需要培养,为了确保国企奋发向上的精神氛围,多年来,中宣部、国资委和各中央企业在发现典型、推广典型方面也是不遗余力。在最近举行的第二届中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颁奖仪式上,国资委新闻中心选送的《国企备忘录》、中国石油选送的《父亲的勋章》等一批图书、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戏剧、广播剧、歌曲等26部作品获奖。这些作品所反映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无不焕发着强大的感召力。

  比如中石化集团中原油田第一社区管理中心副主任邵均克,为了解决油田失业待业以及残疾人就业难题,创办了残疾人福利企业。目前,她创办的华苑实业有限公司已成为河南省集中安置残疾人规模最大的社会福利企业。慈善家的胸怀、企业家的能力,让她成为大家心中的“邵妈妈”。有感于这一事迹,河南濮阳豫剧团进行了剧本创作,打造出现代豫剧《情暖中原》。

  可以说,央企中涌现出的一个又一个先进人物,多年来形成的独特的行业文化,已经构筑起了一座精神高地,为中国文化建设添砖加瓦。即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来自央企的先进人物及其精神力量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依旧显示着其穿透地域、意识形态甚至时光的感染力,历久弥坚。

  其实,物质和精神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先进的文化,蕴藏着先进的生产力。如何把国企的精神力量转变成国企经营管理等各个工作环节的实际效率,是必须重视的一项工作,就如国资委宣传局局长卢卫东所说,积极推动企业把文化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把企业的文化软实力转化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时代在发展,国企在改革,但那些先进典型不会星流云散,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不会湮没无闻。国企的精神高地,无论如何改革,也应该得到很好地保护,不容有失。


  (本文章摘自11月8日《企业观察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