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电网用贴心服务主动融入市场

发布时间:2014-11-17 来源:

  垄断行业如何克服管理粗放、效率低下、作风官僚等弊端,用贴心服务赢取一流业绩?国家电网鞍山供电公司今年以来转变作风,主动融入市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再造营销服务全流程,不仅赢得广大用户的满意和赞誉,而且帮助全地区售电量不降反升,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打破了“电老大”的销售困局。


  摒弃垄断思维“电老大”变身“服务生”


  很多工商企业负责人对供电行业都有“电老大”的印象:企业改建时电力设施要扩容,得邀请供电部门一次次来做规划、设计、审核、验收,没有几个月时间根本就拿不下来;新建企业要办电,去供电部门申请后,要在其内部的七八个部门之间来回跑手续,其复杂烦琐程度令人头疼。正是在种种无奈之下,一些企业干脆委托中介去办电,由此带动很多城市的“电托”中介业务繁忙。还有的电力建设公司凭借在供电部门有内部关系,即使报价偏高也能轻松揽到工程,使得电力设施建设市场走向畸形……


  如何打破这些困局,国网鞍山公司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提出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六个一”便民、为民、利民服务新模式,其中就包括一站式服务受理,一条绿色服务通道,一次性现场勘察等。


  引入互联网技术进入“微”时代,就是这一转变带来的变化。今年3月,国网鞍山公司建立微信服务公共账号和用户手机信息平台,停电通知、电力知识、电力政策等在平台上及时发布,用户也能快速查询账户余额等信息;公司还开通了“微信办电”、“QQ办电”、电话预约等服务,增添办电的灵活性。过去,客户申报一项业务需反复前来咨询和修改,现在客户只需把资料原件拍照,发到微信公共号,工作人员就会检查反馈,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重复劳动。


  客户申请被受理后,国网鞍山公司量身派遣客户经理,义务为其后期设计、营销、施工等环节“穿针引线”,变过去由客户挨个跑手续为公司的内部工作流程,让“电托”彻底没有了市场。


  换位思考主动服务融入市场


  去年以来随着东北经济增速放缓,全社会用电量、电网售电量下降的压力增大,对此国网鞍山公司换位思考,站在客户的角度主动送服务,以此广开售电源头,助力鞍山地区售电量不降反升。


  鞍山神龙腾达工贸有限公司去年经招商引资进驻台安县工业园,企业刚刚投资落户,国网鞍山公司的客户经理就主动登门。考虑到客户工程工期时间紧、建设资金困难等实际情况,鞍山公司经反复研究,为神龙腾达公司开辟“绿色通道”,减少办电环节,保证变电所及时供电。神龙公司副总经理周存行说,新厂房建成后的一个月时间内,我们66千伏变电站就提前竣工,一点都没有耽误项目开工。


  原先,很多企业在工程建设时往往不考虑供电问题,等厂房建成后再去申请办电,加上当时手续烦琐、过程漫长,往往耽误了开工生产。而今,鞍山供电公司要求销售服务人员主动跟各工业园区联系,及时掌握新建企业信息,积极上门开展服务,最大限度避免了企业受供电瓶颈制约。


  提前开发市场,广开售电源头,帮助国网鞍山公司售电量大幅增长。公司上半年完成售电量102.94亿千瓦时,同比增加8.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74%,增幅高居辽宁各地市的首位。


  精细挖潜要效益也要公益


  很多人觉得国家电网系统作为中国北方唯一的供电提供商,在扩大市场占有率上没有什么潜力可以挖掘了。但是国网鞍山公司总经理徐波则认为,在扩大销售对象、完善供电体系方面,即便是垄断单位也有很大空间,关键是做好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并将追求效益与造福社会相结合。


  “钢都”鞍山作为耗电大市,国网鞍山公司紧跟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步伐,通过科学规划配网布局,合理分配线路负荷打破供电瓶颈,并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升配网运行维护效率和安全稳定。今年上半年,公司新投运66千伏大用户重点工程共7项,新增用电容量28.5万千伏安,同比增加168.87%,预计年增售电量6.3亿千瓦时。


  坐落在岫岩县的鞍山市鞍轮集团是当地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由于历史原因,这家辽宁省内生产斜交轻重型轮胎的龙头企业从2002年起一直是自建小火力发电厂、通过燃煤发电来供给生产动力,年消耗燃煤10万余吨。这种自建小火电厂自给发电的模式,其污染物排放远远超出国家标准,被国家打上了“国控污染源”的烙印。周边居民也反映,以前工厂生产时,衣服不敢晾,门窗不敢开,出去走一圈满鼻子都是灰。


  国网鞍山公司在排查中发现鞍轮集团的情况后,先后十几次上门研究供电方案。经反复磋商,公司制定了低于鞍轮集团自发电成本的售电方案,并一一破解用电接网存在的难题,最终签订了双赢的供电协议。随后公司快速落实,鞍轮集团受电工程不久前一次顺利通过了验收。


  据初步统计,鞍轮集团接网用电后,每天平均耗电量为25.53万千瓦时,每天可在当地减少直燃煤170.2吨,直接减排二氧化碳254.53吨,二氧化硫7.66吨、氮氧化物3.83吨,还当地百姓一片碧水蓝天。


  (本文章摘自11月17日《经济参考报》)

相关新闻